本文和大家探討下教學中采用情景模式可幫助孩子理解課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無意識的心理特征,靈活、**地創造具體、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夠**地激發、保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習的疲勞程度,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與過程.
創設想象情境,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讓笑聲與教育同行.想象情境是通過學生的想象活動,在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將表象重新加以組合的情境.學生的情緒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漲,想象力也隨之而發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入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聯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
創設**需要的問題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凸顯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現實之間的反差或不協調,使學生關注,進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學生往往受現實的迷惑,不能清醒地認識這種反差或不協調,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巧妙地挑明,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狀態.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而創設的問題情境,
小學學習軟件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思維的火花.
教師應怎樣對待成績較差的孩子?
年齡尚小的孩子對自我沒有一個很客觀的認知,他的自我認知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界對他的評價,而父母老師給予的評價就顯得格外重要.今天孩子做了不如你意的事兒,你送一句“笨蛋”;明天孩子又有了一點兒小疏忽、小差錯,你再奉上一句“笨蛋”……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認為自己笨.孩子心中那座名叫“自信”的寶塔終于坍塌了.主動做事、主動學習的那股勁兒沒有了,做起事兒也就“畏手畏腳”.
教師應該拿著放大鏡找尋這個鮮有自信的男孩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從不吝嗇溢美之詞,也不乏殷殷期望.孩子的笑聲越來趙爽朗,回答問題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也許他永遠都考不了**第二,但一顆自信的種子已悄然落進他的心里,慢慢地,種子會成長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要相信孩子》中寫道:“在影響孩子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大人也好,小孩也罷,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人的優點、特長不都是被賞識出來的嗎?
各位家長,假如你的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假如你的孩子考試得了一個很低的分數,假如你的孩子做了幾遍也做不會你教他的那一道題……抑或是你的孩子真的反應遲鈍,智力比其他孩子差,也請你不要把“笨”字掛在嘴邊!就像周弘說的那樣:“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