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47.73.* 2016-11-19 09:30:24 |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實施“五個一批”脫貧行動,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舉全區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力爭提前兩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
  一、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商則商的原則,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實施貧困村“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行動計劃,重點發展優質糧食、草畜、蔬菜、枸杞、釀酒葡萄、苗木、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積極探索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林下經濟、光伏產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戶有1個-2個穩定增收的產業項目。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在中南部地區建立產業基地,促進企業和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加大產業扶貧投入,較大幅度增加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設立扶貧再貸款,并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通過稅收優惠、貼息支持、財政獎補及過橋貸款、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扶貧產品和服務。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力爭使30萬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二、易地搬遷脫貧一批
  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生態脆弱、地質災害頻發地區及居住過于分散、就地脫貧難度大的貧困群眾,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易地搬遷。通過縣內就近安置、勞務移民安置、小規模開發土地安置、農村插花安置等方式,對建檔立卡的8萬左右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管得好、能致富。
  三、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把教育扶貧作為長遠脫貧的根本之策,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支持中南部地區貧困家庭子女更多地依靠教育走出去。實施貧困人口技能致富計劃,實行川區城市優質學校同山區學校結對幫扶政策,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普通高中全部免除學雜費,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全部接受職業教育,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廣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職業技能、就業創業指導培訓,實現貧困戶技能培訓全覆蓋。鼓勵引導貧困群眾到城鎮、沿黃地區、工業園區就業創業。通過發展教育,力爭使4萬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四、生態補償脫貧一批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爭取將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納入退耕還林還草范圍。依托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支持貧困縣設立生態公益崗位,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將生態移民遷出區遺留戶和生態保護核心區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產業工人和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旅游產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生態補償脫貧1萬人左右。
  五、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完善農村**生活保障制度,推動貧困地區農村扶貧線和低保線“兩線合一”。加強農村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工作,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推進大病醫療保險全覆蓋,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醫療救助和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通過社會保障兜底,確保15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
  六、完善精準扶貧脫貧機制
  堅持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實行定點定向扶貧攻堅,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完善基礎設施到村、產業扶貧到戶、培訓轉移到人、幫扶責任到單位的整村推進“四到”機制,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管理等各種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創新閩寧協作機制,拓展協作領域,豐富協作形式,提升協作層次。建立扶貧開發投資長效機制和融資平臺,創新扶貧開發投融資模式。抓住國家支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機遇,加快我區革命老區發展。繼續組織實施好以工代賑項目。
  專欄19 脫貧攻堅行動計劃
  1. 金融脫貧行動計劃:鞏固發展互助資金;設立扶貧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使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移民戶獲得5萬元以下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信貸;用好國家扶貧再貸款資金,設立金融扶貧融資平臺,爭取獲得更多國家低息、長期扶貧貸款資金,努力將我區建成國家金融扶貧試驗區。
  2. 能力提升脫貧行動計劃:每年安排2億元,重點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生態移民通過技能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
  3. 交通脫貧行動計劃:推進農村道路提升工程,完成貧困鄉鎮和建制村公路安全防護和危橋改造,加快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和村組道路建設等。
  4. 水利脫貧行動計劃:2016年建成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基本解決所有貧困村飲水安全問題。實施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水資源**利用工程和清水河綜合治理工程。小型農田水利、水土保持、生態整治等工程建設向貧困村傾斜。
  5. 危窯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脫貧行動計劃:完成1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自治區《鎮村體系規劃(2013-2020)》確定的規劃中心村和保留自然村危窯危房改造任務,在有條件的貧困村完成陽光沐浴工程。實施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四改”工程。
  6. 醫療保障和衛生脫貧行動計劃: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將患大病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建立全區三級醫院與貧困縣縣級醫院穩定持續的一對一幫扶關系。
  7. 人才和科技脫貧行動計劃。設立技術創新產業引導子基金,支持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貧困地區轉化。組織科技人員到貧困村駐點開展科技扶貧,培養本土科技人才。鼓勵科技人員到貧困地區領辦創辦產業項目。
  8. 旅游脫貧行動計劃:推進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建設,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推進休閑農莊建設向貧困村傾斜布局,推動建立旅游扶貧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利益聯結機制。
全文鏈接:http://zhengce.chinabaogao.com/gonggongfuwu/2016/0T24LR2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