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47.75.* 2016-12-16 09:39:55 |
導讀: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按照“四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的總體部署,到2019年,5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62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4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貧困地區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到2020年,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農牧民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貧困現象。
**節實施脫貧攻堅工程
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與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與生態保護并重,與社會保障**銜接,實施脫貧攻堅行動計劃。
一、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因地制宜制定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將貧困戶納入現代農牧業產業發展體系,實施“一戶一法”“一村一策”。對有勞動能力和生產發展愿望的貧困人口,重點扶持適宜的特色種養業。對有勞動能力,但自身沒有經營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扶持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種養、民族手工、鄉村旅游、特色文化等優勢產業,強化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就地脫貧。支持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加快產業融合,讓貧困戶分享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效益。積極探索跨地區興辦扶貧產業。
二、實施轉移就業脫貧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和轉移就業培訓工程,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培訓,推進培訓、鑒定、輸轉一體化,支持有條件的縣建立綜合培訓平臺。將貧困戶納入創業促進就業扶持政策和創業貸款擔;鹬С址秶。大力開展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增強帶領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示范**能力。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拓展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渠道。
三、實施易地搬遷脫貧
對“一方水土養活不起一方人”的貧困人口,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積極穩妥、分類實施”的原則,采取行政村內就近集中安置、建設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鎮、工業園區和鄉村旅游區安置、插花安置和投親靠友等其他方式安置。
四、實施生態保護脫貧
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地區,面向貧困農牧戶適當增加生態管護崗位,力爭有生態保護任務的地區每個貧困戶有一名生態管護員。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項目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進一步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五、探索資產收益脫貧
結合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設施農牧業、特色養殖、鄉村旅游、光伏建設等項目形成的資產,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尤其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探索將扶貧資金通過量化折股的方式配置給貧困戶,入股生產經營組織。支持農牧民合作社和其他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草場等托管、牲畜托養和吸收農牧民土地、草場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賦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體股權,讓貧困人口分享資源開發收益。
六、實施發展教育脫貧
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擴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面,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健全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助學政策體系,落實免費教育政策。加大對異地辦學的支持力度。加強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努力辦好貧困地區特殊教育和遠程教育。加大對貧困家庭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對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支持。
全文鏈接:http://zhengce.chinabaogao.com/gonggongfuwu/2016/0Q024R092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