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阿里巴巴、慧聰網等網上貿易網站的崛起,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然而大家發現網上交易的成功率越來越低,大家幾乎都是在平臺找客戶很少有找供應商的。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中國已經進入買方市場。尤其是一些低門檻對資金技術要求不高的行業更是出現極度飽和的現象。再加上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外市場越來越難做,大家都轉向國內市場。然而國內市場又因為距離等原因致使價格增加失去了競爭力。應該說現在的電子商務市場變得舉步維艱。
我覺得做國內電子商務主要針對國內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重心不同產生的互補性。如廣州的服裝、電子,福建的鞋類、中部的特色食品工業、西部的旅游業在國內都有一定的優勢。如果跨區域進行交易的話會有很大的商機。然而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發展尚處于原始階段,基本上是集中資金盲目擴張、占領市場,盡可能的節省資本獲取**利益,而中西部地區發展明顯落后需求不足,投資內地一時半會不會帶來巨大的利益。如果企業貿然投資很有可能資金短缺影響生產。反過來企業如果在一定區域內發展空間十分有限。本身中國的發展就是區域化的形式,區域內的互補性不強。即便是有早就被人開發光了。
其實能做電子商務基本上是具有區域優勢的企業,這些企業聚在一起爭搶區域內的客戶只會使行業競爭白熱化,最終利潤降低行業衰敗。與其固步自封不如打開市場,尋求生路。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才能越來越強。近幾年國內中西部的發展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苦于自身需求不足才發展艱難。國家的政策也是逐漸向中西部傾斜,盡可能縮小不同區域的差距。而內部地區的工業、生活需求也在持續增加。如果東部企業能夠和中西部企業進行合作必然會有更長久穩定的發展,而這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發展都是由國內需求產生,他們也是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前提下才向國外發展。中國的發展最初得益于對外貿易產生了相對的依附性才導致這樣的現象。
電子商務的**的特點沖破了區域限制,現在卻因為區域而發展受限。
資訊來源:
http://www.zjg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