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鐵花”到“水泥圍欄大王”
1999年,“唐鐵花”這個名字響遍了達州城,而兩年后,水泥圍欄的問世,更讓他風光達城,成名央視。
1998年,唐明會偶然中,看到幾個工匠在做鐵護欄,看到如此呆板而單調的鐵欄,做了好幾年小本生意的唐明會有了一個突發奇想——為何不生產鐵花欄桿?
在當時,內地幾乎就沒有銷售鐵花欄桿的,唐明會沒有背景,沒有關系,也無經濟實力,他明白做傳統行業,自己根本無競爭優勢可言。正在他冥思苦想,尋找一個行業中的一塊空白市場時,鐵藝欄桿讓他眼前一亮。經多方打聽,廣州有鐵花欄桿銷售,唐明會立馬趕到廣州考察,發現鐵花欄桿確實很結實,外觀也很漂亮,于是引進技術,在達州做了起來。先是零星客戶帶動,口碑相傳,客戶們喜歡親切地將唐明會與他的鐵花欄桿事業組合起來稱呼,于是“唐鐵花”就問世了,一年后, “唐鐵花”的名氣傳響在達州。但走過的這一年,鐵花欄桿的弊端也讓他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
由于鐵花欄桿容易被銹蝕,結構、色調單一,維護成本極高,而不銹鋼圍欄壁薄,易彎曲變形,光照刺眼,造成嚴重的光污染,小偷光顧幾率也很高……面對種種問題,“唐鐵花”想到了只能技術升級或產品轉向。
2001年,唐明會在上?疾鞎r,看到了一種具有歐式風格的圍欄,采用模具與水泥翻制,時尚新潮,高雅氣派。為了引進此技術,唐明會不惜重金挖了幾個資深的技師到達州,開始了自己水泥圍欄的創新研發。
但是上海來的師傅一技在身,來到達州就有許多不滿。他們對60元/天的工資不滿意,要求100元/天,而且盛氣凌人,態度惡劣,這使唐明會很是惱火,但為了學習技術,不得不忍氣吞聲。自己在刻苦學習的同時,又結合實踐,再從外地引進一些新技術,學各家技術,融現代風格,唐明會終于讓技術得以完善。
要大力推廣這種歐式圍欄光有技術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宣傳,雖然在“唐鐵花”時代唐明會積累了很多人脈,但這畢竟是新東西,要得到人們的認同,沒有具說服力的權威認證,沒人會買你的帳。于是,唐明會在開發經銷售商的同時,想著借助建筑與設計方面的力量,讓他的產品更**。他找到建筑設計院,把設計素材,一些相關的資料、光盤交給他們,讓他們給予推廣。這樣,通過設計院很快他的產品就推到了各大建筑商中去,無論是設計外形、使用壽命還是水泥圍欄本身的優越性都得到了用戶良好的反饋。緊接著,一些小區、學校、花園、工廠……都愿與之合作,并得到了各大開發商、建筑商、經銷商的肯定。唐明會又一次在達州塑造了“水泥圍欄大王”的稱號,并把產品、生產技術及設備搬上了央視。
資訊來源:
www.hog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