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中,卡尺、千分尺、量規和其他小
量具的測量精度可能并沒有太大的提高,但在易用性方面,量具卻有了顯著的提高。”
數顯量具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立竿見影的優勢。相比與普通的游標卡尺,數顯讀數**了判讀千分之一英寸精度游標刻度的麻煩。此外,數顯量具可在不同的設定點置零,并且按一下按鈕就能實現英制與公制單位的相互轉換。這也是個很大的優勢。
可以從計算尺到電子計算器的跨越來看,計算尺是模擬式計算工具;計算器則是數字式計算工具。它們的計算精度都足以用于設計橋梁、汽車和飛機,但計算器更易于使用。同樣的,數顯量具雖然容易壞什么的,但對使用者要求更低,讀數也更精準,這相應的減少了很多測量誤差。
量具的功能仍在朝著更易用、更耐用的目標不斷改進。在制造業,雖然更廉價、更小巧、更便攜的三坐標測量機和其他小型臺式量儀的實用性日益增強,但小量具的持續改進仍然很有必要。畢竟量儀和三坐標測量機挺貴的,而且有些工件產品也不需要達到那么高的精度。
許多加工零件的尺寸仍然需要用手頻繁進行快速檢測,因此,小量具肯定還不會退出歷史舞臺。顯然,精密量具或量規的使用既有必要,也很重要。不過,現在無需手動檢測工件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多。如今的現代高速機床具有很高的精度,加工同一種零件的一致性比即使五年前都更高。因此,檢測工件的周期可能會延長,但在某個時間點,仍然需要對工件進行抽樣檢查。
“由于自動測量系統的廣泛使用,與過去相比,小量具在檢測工作總量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不過,大多數機械師和專業測量人員的手邊仍然會保留千分尺和卡尺。這有點像一位醫生雖然隨時可以為患者做心電圖檢查,但仍然把使用聽診器作為檢查心臟的步驟之一。”,三豐公司工程師說。
除了其實用價值以外,小量具和手動量規的另一個優勢是比昂貴的大型量儀(如
三坐標測量機)成本更低廉。
小量具**有技術含量的改進就是采用無線傳輸技術將測量值傳送到顯示/存儲裝置中。這使每把量具無需使用絆手絆腳的電纜線就能傳輸電子數據,縮短了測量和維護時間。這很像中國的2G/3G/4G網絡一樣,2G覆蓋范圍最廣,3G還是流行起來,馬上就進入4G了。量具則是很多人偏好最耐用的游標讀數量具(價格***),數顯量具也慢慢流行,SPC數據輸出(昂貴的軟件)只有少數的大公司在用,現在無線傳輸技術就來了。
資訊來源:
http://www.bjsfu.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87&id=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