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葉網www.738638.com訊:邦崴古茶山位于普洱市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地處瀾滄、雙江、景谷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距瀾滄縣城100多公里。邦崴古茶山坡大無平地,海拔在1900-23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有利于高品質茶葉的長成。據說,在清末之時,邦崴古茶山是當地生產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的產茶之地,也曾是通往緬甸的古道站點。
目前,邦崴村有300多戶1000多人,以漢族和拉祜族為主。邦崴古茶山茶樹主要分布在各村子旁,多散種在地埂上,也有較大片的,茶樹品種以大葉種 普洱茶 為主,也有部分小葉種茶。僅邦崴村附近就有數百畝老茶林,其中,世界聞名www.638538.com的過渡型古茶茶樹王就在邦崴村新寨,樹齡1700多年,樹高11.8米,樹幅8.2米乘9米,基部干徑1.14米,樹冠挺拔,枝葉繁茂。當地村民一直在采摘食用。
1991年3月,思茅地區茶學會理事長何仕華根據群眾反映到邦崴村對古茶樹進行了初步考察,之后思茅的多位專家在1991年4月和11月兩次考察了邦崴古茶樹林。1992年10月云南省茶葉學會、思茅行署、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思茅地區茶葉學會、瀾滄縣政府共同召開了“瀾滄邦崴大茶樹考察論證會”,認為邦崴大茶樹既有野生大茶樹的花果種子形態特征,又有栽培茶樹芽葉枝梢特點,是野生型與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1993年4月“中國普洱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古茶樹異常保護研討會”在思茅舉行,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名專家對邦崴大茶樹進行考察,再次論證了大茶樹是野生型向栽培型過渡的過渡型大茶樹,這也證明了普洱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1997年4月8日國家郵電部發行《茶》郵票一套四枚,**枚《茶樹》就是邦崴的這棵古樹茶。
由于在邦崴村及周圍村寨曾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先民所制作的石斧等器具,有學者認為,在邦崴古茶樹生長以前,古代濮人就已在這里遍植茶樹,后因各種自然或人為因素,至今只剩下這一棵最耐寒霜、樹齡最老的古茶樹。至今,在邦崴村周圍地區,包括富東鄉的邦崴,小壩,文東鄉的帕賽,芒糯等村都有大量的古樹茶和古茶園分布。其中邦崴村一帶有上千株干徑10厘米左右和更大老茶樹。在小壩一帶有很多干徑10厘米以上的老茶樹,面積有上百畝。水塘、帕賽、茫令三個村小組寨子相鄰,老茶樹分布較多,很多都是干徑10厘米左右的。在舊苦還有很多干徑10厘米左右的紫芽茶樹,每年產量達3噸多。
近年,邦崴茶名氣越來越大,也導致茶價普遍上漲。邦崴茶的名氣上升主要原因首先是邦崴茶的茶質好,邦崴茶芽頭肥大,條索粗長,口感苦澀適中,回甘明顯,滋味濃烈,香氣不強但持久,山野氣韻較強,且耐沖泡,深受大家喜愛。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是得益于邦崴村這棵過渡型古茶樹的名氣和一直致力宣傳邦崴茶的瀾滄古茶公司及熱愛邦崴古茶的人們。
|